自保税融资租赁业务,在空港新城落地以来,保税融资租赁进出口业务模式,就为企业发展找到了全新路径,其神秘“面纱”也被慢慢揭开。从今天开始,小帅将用两期内容为大家展示保税融资租赁业务的真容。
保税融资租赁是我国近年开展的一项新型业务,对于金融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09年,天津东疆保税区率先探索飞机保税融资租赁模式,并成功从美国成功引进两架波音飞机,开启了我国保税融资租赁业务篇章。
陕西省是制造业大省,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产业等领域具有显著的进出口优势,这些领域涉及大量的高价值货物。近年来,陕西航空和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飞行器、高端设备等进口需求与日俱增,企业面临一次性支付高额货款的压力;同时,省内装备制造企业海外业务高速增长,产品“出海”面临着资金需求量大,回款周期长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企业跨境业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如何发展?怎么突破?成为盘旋在陕西制造业上空的巨大难题,保税融资租赁正是以民航客机、飞机发动机、航空备件、海洋船舶、机械、车辆等,高价值货物为标的物的一种金融创新方式,恰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企业突破产业困境带来了新的希望。
保税融资租赁背后的“创新实践”。
空港新城作为省、市对外开放空中门户,以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新起点”为目标,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保税货物租赁和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158号)指引,在省、市商务、海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坚持企业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外贸新路径。
2021年1月西咸空港综保区封关之初即以A320飞机模拟机为切入点开展了全省首单“保税+融资租赁”进口业务。近日,借助前述进口经验,空港瞄准西咸新区区内大型加工制造企业,探索落地全省首单“保税+融资租赁”出口业务,将制造企业生产加工的货物通过空港综保区采取“保税+融资租赁”模式出口至东欧、东南亚等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省制造业“出海”打通新路径。空港新城已经成为陕西省保税融资租赁业务的“先行者”。
这不仅仅因为空港新城拥有全省唯一的临空型综保区-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更得益于空港新城得天独厚的开放优势、产业生态优势、创新优势,吸引保税融资租赁行业在此突破发展。
开放优势
空港新城坐拥陕西省唯一的一类口岸-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获批“十四五”首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已构建起通达全球43个国家、88个主要枢纽和经济旅游城市,覆盖“一带一路”27个国家和54个城市机场的航空运输网络,承担着陕西超过60%的进出口货物运输,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为保税融资租赁赋能对外开放提供坚实基础。
产业生态优势
空港新城是西北唯一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是陕西省最大的临空产业聚集区,形成了以东航赛峰、梅里众诚等世界500强为龙头的临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以航空服务、商务会展、跨境贸易等为特色的临空产业服务区;以东航、南航等14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为引领的航空总部经济区。这类产业涉及的产品均是融资租赁业务主要标的物,完善的产业生态为保税融资租赁业务开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创新优势
空港新城是根植内陆的创新沃土。作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拥有“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枢纽、冷链”等8大开放功能和国家级试点政策,创新进出口货物机坪“直提直装”“同仓互转”“区外保税展示”“分送集报免担保”“跨境电商关税担保”等监管措施,推行“一套流程管项目”“跨域通办”“政务服务管家”等服务,优质的服务和便捷的通关环境,为企业在空港优先创新开展保税融资租赁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