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之声”在空港传播

近期,在北杜街道花园社区道德讲堂内,随着一首《相亲相爱一家人》歌声响起,以“做友善邻里人”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正式开始。

3.jpg

“远亲不如近邻”是古人对邻里关系最高的评价,几千年来,先人也一直这样亲身示范,并留下了《罗威饲犊》《六尺巷》等佳话。

4.jpg

“汉代有一位叫罗威的人,邻居家的小牛犊吃了自家的庄稼,他没有采取极端的办法,而是每天用青草将牛喂饱,这样就解决了牛吃庄家的事情,邻居也因此而愧疚,从此严加看管自己的小牛犊。”宣讲员杨柯从自己的角度分享了这一段美谈,她说:“作为工作、生活在花园社区的年轻一代,‘抬头不见低头见、天天相见不相识’的情况在这里基本不存在,我时常会看到楼下的‘遛弯’小分队,听到他们的朗朗笑声,无形中更加深了我也是这个大家庭一份子的信念。”

清朝大学士张英家与邻里吴家因土地纠纷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修书北京,要其出面干预,这位大学士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一则《六尺巷》小短片道出了古代开明之士的邻里相处之道,由古望今,邻里见面时的一个点头、一次微笑、一声问候,通过狭窄楼道时的“侧身一让”,都是邻里和谐的催化剂。邻里相助,不一定非要做什么大事,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会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动。

空港花园小镇党委副书记、空港花园社区第一书记查光义围绕“两邻”的含义、邻里和谐的重要性,“最美邻居”的榜样力量和花园社区中的邻里互助小事向大家诠释了邻里互助之道,展现了新时代友善、奉献的邻里之情。

5.jpg

查光义说,“最美邻居”代建明、董忠秀夫妇用爱心和热心演绎着平凡的感动,在工作之余总能在隔壁孤寡老人家中看到他们夫妇的身影,做农活、修理家居物件、陪老人聊天,这些生活琐事他们坚持了多年,使邻里之情胜过了“远亲”,正是他们默默坚持的点滴之举,使邻居们对夫妇俩赞不绝口。

同时,查光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花园社区的邻里温情,同辖区的“陌生人”为忘记带公交卡的他投下两元零钱,并说“大家都是花园人,出门在外谁还没点难处”,一个温暖之举、一句简单话语,缓解了他的窘迫处境,此举虽小,却道出了友善的邻里情,彰显了新时代文明的精神指引。

感受经典、学习榜样,树立符合新时代文明风尚的邻里价值观,花园人也有自己的感悟与承诺。

“我是今年才搬到花园社区居住的,说到邻里情,不得不说小区的邻里互助群,不仅有问题可以很快找社区、找物业沟通解决,和邻里之间的沟通也因为这个群近了许多,收废品、修拉链的地址信息都是我在群里得到的,邻居们的及时反馈让我的生活方便了许多。”租户栗平利说。

“花园社区这些年的变化我是看在眼里的,之前我也会担心住上楼房关起门后和老邻居是不是就疏远了,然而实际却不是这样,只是多了一声‘噔噔噔’的敲门声,这一声并不多余,这是新时代邻里人的文明之声。”党员杨立营说到。

村改居社区里的街坊邻里,改变的是居住形式,不变的是邻里之情。此次道德讲堂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友善互助的力量,弘扬了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促进了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让文明之声在空港传播,让道德讲堂的旗帜在新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