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

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我们党坚守这一初心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历经百年风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经济建设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

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经济总量大幅跃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新中国成立前的积贫积弱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相继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二,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1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01.6万亿元,实际增长189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7.2万元。自2006年起,我国连续15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目前已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一大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农业方面,旧中国约80%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现在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达474公斤,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工业方面,新中国成立前连火柴、肥皂、煤油、水泥、铁钉都需要进口,今天我国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位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嫦娥”飞天、“蛟龙”入海、“天眼”观星、“北斗”组网,不少领域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跑或领跑。在科技进步支撑下,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9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5.4万亿元,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电子商务、软件信息、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坝矗立、大桥巍峨,天堑变通途。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土地改革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中国成立之初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仅为10.6%,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数量由132个增至2019年的684个,“19+2”城市群格局基本建成,城镇规模结构不断改善、功能日益提升,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取得长足进展。区域发展成就辉煌,从推进“三线建设”、鼓励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到统筹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再到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

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6%提高到2020年的23.0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节能减排强力推进,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由1953年的94.4%降至2020年的56.8%,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达24.3%。积极参与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向世界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彰显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从兴办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到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4.65万亿美元,累计利用外资超过2.4万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已与14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中欧班列开行超4万列。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国泰民安人心凝聚。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巨大跨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49.7元增长到2020年的3.2万元,目前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80%的人口是文盲,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75年。建成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能力水平大幅提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在全球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成功经验弥足珍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认真总结、深刻领会党领导我国经济建设积累的成功经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我们就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谱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决策的根本前提。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才能作出正确决策,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经济建设全部活动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在新征程上,必须紧紧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优势是凝聚奋斗伟力的根本保障。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协同调动各方力量,发挥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永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有效开展工作的制胜法宝。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与时俱进提出指导经济建设的创新理论,才能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经济建设。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独立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基础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才能在新中国成立后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才能实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抵御住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冲击,才能在各种危机面前确保自身发展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科技自立自强,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坚持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这是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方法。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战略设计和战术运用有效结合,主动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不断深化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才能在抗击大风险、应对大挑战中创造出发展大机遇,确保我国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新征程上,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