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泄密警示录(一)

近年来,机关单位普遍加强了针对计算机网络的保密管理,涉密人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保密技术常识明显增强。然而,与此同时,一些涉密人员却忽略了办公室的安全保密工作,认为办公室环境相对封闭,存放涉密文件资料相对安全,放松了警惕。殊不知,正是这种错误认识的存在,导致了窃密泄密案件的发生。

信访信中的涉密文件从何而来?

2014年1月,某地有关部门接到通报,在群众信访来信中发现1份与其信访事项相关的秘密级文件复印件,虽然文件编号有被涂抹的痕迹,但仍然可辨。经核实,该文件系发放至某市属单位信访部门的涉密文件。

文件从何而来?调查后,办案人员厘清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1月3日,某市属单位信访部门工作人员取回上述涉密文件后,经办公室主任孙某签批,报局长张某审阅。1月6日,办公室文秘佟某将文件送给张某,由于张某的办公室总是有很多上访人员进出,佟某未能及时将文件送达,就拿回放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期间,佟某多次离开办公室维持信访秩序,都未锁门。上访人员杜某趁佟某办公室无人之际将上述文件拿出,阅读并复印3份,随后将原件放回原位。

此后,杜某将复印件交给上访人员谷某,委托他邮寄给相关部门。谷某称,在邮寄称重过程中信件散落在地上,他看到了复印件,觉得好奇就又复印了1份。另外,上访人员孙某也复印了1份。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将上访人员手中持有的涉密文件进行了回收销毁,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佟某行政警告处分并调离工作岗位,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张某行政警告处分,对主管副局长白某通报批评,对办公室主任孙某通报批评并调离该单位信访部门。

办公室不是保险柜

诚然,办公室相对于其他外部区域,尤其是单位以外的区域而言,封闭性和安全性更强。但这种安全性和封闭性并不是绝对的,尤其是那些与外部人员经常接触的部门。一些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放松了保密弦,没有对涉密文件资料按照保密管理要求进行严格管理,使之处于失控状态。分析近年来发生在办公室内的窃密泄密案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部分涉密人员保密意识不强且存在不良工作习惯。一些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想当然地将办公室当做绝对安全的场所,视为涉密载体的“保险柜”,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随意摆放涉密载体,导致涉密文件事实上处于失控状态。本案中,佟某离开办公室没有锁门,给上访人员窃取涉密文件以可乘之机。此后,涉密文件已经被杜某、谷某多次复印,泄密结果已经发生,但由于杜某复制后又将涉密文件放回了原处,佟某始终没有察觉,导致文件泄露后未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知悉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案并非个案。2011年5月至6月间,某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文件管理员刀某先后从县委办、县政府领取多份涉密文件,因单位领导外出,刀某便将文件摆放在办公桌上。待刀某准备将文件送领导签阅时,发现涉密文件已下落不明。后经多方查找,仍未找到。又如,2005年,某县信访部门收到市信访部门密传的1份机密级文件,当文件传阅至朱某时,正遇有人上访,朱某便随手将文件放在接待室的桌子上,离开接待室接访,造成了国家秘密的泄露。

      二是办公室环境安全隐患突出。存放、保管涉密载体的办公场所,其安全性、封闭性必须满足一定的标准,能够防止盗窃、窥视和破坏行为的发生。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为例,不仅应当满足“三铁一器”的基本要求,还应当限制非涉密人员的进出。以本案为例,信访部门长期面对大量群众来访,接触人员复杂,极易出现场面混乱的情况。因此,行政相对人进入办公场所,拿走涉密文件、损坏涉密载体等情况在此类部门时有发生,更要高度防范,绝不能有一丝马虎。此外,还要适时对存放、保管涉密载体办公室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