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母亲河: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前一天下午,特意来到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沿黄河岸边步行察看周边环境,了解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堤防建设和防洪形势等情况。在次日的座谈会上,他深情地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所有中华儿女都同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对黄河怀有深厚情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共同努力下,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水沙关系不协调等诸多问题仍像一把利剑悬在我们头顶。“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通过法治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悉,黄河流域省份2018年底总人口达4.2亿,占全国的30.3%;地区生产总值达23.9万亿元,占全国的26.5%。同时,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生物多样性丰富。

  但另一方面,黄河也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治理任务最为艰巨、管理保护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水害严重,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在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滔滔黄河奔腾而下何等壮观,但在20世纪,由于天然水资源贫乏、人类用水日益增加、缺乏科学管理等原因,黄河频繁断流。进入21世纪,随着黄河流域降水量有所增加、小浪底水利枢纽投入使用以及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之后,河水开始长流。2019年8月12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宣布,截至当天,黄河实现连续20年无断流,彻底改变了万里长河断流频仍的局面,为世界江河治理与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中国范例”。

  生态保护方面,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夏晖介绍,黄河干流水质近年来持续为优,流域整体水质总体向好,主要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沿黄各省区基本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建设稳步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升,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奇迹。母亲河是否已然健康无虞?

  在为黄河流域发生的一系列积极改变欢欣鼓舞的同时,一些专家也提出,目前黄河以有限的水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系统支撑全流域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已不堪重负、难以为继。“体弱多病”的母亲河,还面临着哪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长期从事西北水资源利用的研究。她告诉记者,近年来,黄河流域快速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黄河有限的水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对以灌溉为主体的流域内农业活动形成了巨大挑战。“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然而流域内75%左右面积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且时间分配不均,农业对水资源依赖极大。而在有限的水资源供给条件下,流域内农业水资源浪费依然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方兰说道。

  此外,黄河流域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流域中部分省份是生物多样性集中区,承担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因此,在方兰看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内在要求。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再加上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部分干流水生态环境有所恶化,流域水生态保护迫在眉睫。王夏晖也表示,目前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出现生态退化问题,资源环境容量严重超载,且缺少统一的全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如不能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强化生态保护治理,黄河流域将面临整体性、系统性生态退化的风险。”

  而在黄河面临的一系列棘手问题中,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2019年8月29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的“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姚文广说,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根本特性,是黄河复杂难治的根源,导致了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水生态损害等突出生态问题,决定着黄河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由此可见,要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依然任重而道远,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如今,黄河在新时代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在河南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据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组织有关方面抓紧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张孝德指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在整个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转型信号。

  “身为水利工作者,这一讯息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激动之情。在2019年全国人代会上,他就曾呼吁推动黄河生态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与长江经济带南北呼应、共同支持的全国高质量发展新轴带。孙运锋认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深层思考,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实现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孙运锋告诉记者,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他还在2019年全国人代会上领衔提出了“关于制定黄河生态保护法的议案”。孙运锋表示,现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是对我国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的一般性规定,不能完全适应黄河生态保护的需要。他建议尽快制定黄河保护法,将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成功经验、成熟政策上升为法律制度,有针对性地解决黄河流域特殊矛盾与问题,依法调整和规范黄河治理、开发、保护、管理中的关系,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从全国人大环资委处获悉,包括上述孙运锋代表领衔提出的议案在内,2019年交环资委审议的63件议案中,有3件议案共101位代表明确提出推进黄河保护立法。环资委对此高度重视,赴河南召开议案办理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并表示,黄河流域立法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黄河保护立法可行性研究论证,待条件成熟时,提出立法建议或方案。

  目前,同为我国的母亲河,长江保护立法工作已驶入“快车道”。在不久前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长江保护法草案已提请初审,其出台指日可待。这为呼吁制定黄河保护法的代表、委员和民众增添了信心。有委员在审议长江保护法草案时指出,长江流域专门法的出台将为今后黄河流域立法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除了推进黄河保护立法,多位代表还提出,应强化相关执法监督检查,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采用先进科学手段,加强流域执法监督能力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法治力量,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