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的小常识快来看看吧

为什么人们总会偏向负面的事情和消极的思维呢?

这要追溯到一万多年前远古时代的人类。在远古时期,无论是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都是相当的恶劣,生存问题成为人类的首选。当时的人们总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地活着。人们惧怕野兽的袭击、担忧食物的来源、忍耐疾病的折磨、躲避天灾的祸害。当时,能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在温饱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人们根本就没能力去思考舒适和快乐。

也是消极情绪是优先产生了。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悲观、耽心、愤怒、恐惧和焦虑这些消极和保守的情绪优先得到了进化。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某一天,人们外出狩猎时,发现一只小兔子或梅花鹿,便想方设法的去猎取它们;当收获了一只可爱的梅花鹿时,人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时开始出现快乐的情绪。第二天,人们又获得一只肥硕的大山羊,这时就更开心了,人们会高兴得大喊大叫并庆贺一番,甚至还会禁不住扭晃着身体舞动起来。可以说,人类在收获中,在生存得到保障之后,才开始体会到喜悦的心情。随后,人类的生存问题解决了,为了活得更好,又进化出更多的积极情绪。

那么,为什么在我们的大脑出现想法的时候,总是负面的想法占多数呢?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一个人的大脑平均每天会有四、五万个想法浮现又消失。人们醒的时候,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内心与自己进行着默默的对话。仿佛我们脑子中有那么一个“喋喋不休者”。而“喋喋不休者”的对话内容,总是消极的多于积极的。

我们在人类的基本情绪中可以找到这个答案。

心理学家将人类的基本情绪分为六种:生气、恐惧、悲伤、厌恶、快乐和惊讶。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的六大基本情绪中,四个都是消极的:生气、恐惧、悲伤和厌恶;只有快乐是正面的,而惊讶却是中性的。

人们面对消极情绪时总是那样的敏感。当有人侵犯我们的时候,“生气”会以最快的反应来表示气愤的情绪;当危险的事情发生时,我们感到了“恐惧”,会以最快的速度提醒自己“逃避”;当我们难过或伤心的时候,会“悲伤”地流出眼泪;当我们“厌恶”某个东西时,会提醒自己尽快回避、不要再去接触。

当“快乐”出现时,我们却觉得这是应该的。“好事情的出现是很正常的”,我们在心里希望:好的事情最好不要做任何改变。可是,快乐的情绪总是短暂即逝,并不像消极情绪会持续的存在。

人们对挫折、痛苦和不幸的记忆,一直比对成功和快乐的记忆更形象、更具体。人们常常会详细地描述糟糕的事情、记住那些不好的事情。可是,当生活顺当的时候,人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份顺心,反而会觉得顺境是一种常态。

如果把生活比为一双鞋子,掉进鞋里的沙子就是“不幸”。同样的一双鞋,平日穿在脚上,很少有人去夸奖鞋子是如何的舒服。可是,一旦鞋子里混入一粒沙子时,人们立即会变得敏感起来,为沙子带给我们的“不幸”而耿耿于怀:太不舒服了,难受死了。甚至还会抱怨是鞋子不好,否则怎么会掉进沙子呢?

心理学认为,人脑在进化过程中,长期的负面思维惯性,使消极想法在大脑中越发的根深蒂固了。身处艰苦的生存环境中,为了避免相同的错误再次出现,人们必须深刻的记住失败。对不幸的担心和忧虑,促使人们要采取行动,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习惯性的关注不幸,防患于未然的思维方式,极大地减弱了人们对生活幸福的感知,并加强了人们的焦虑和沮丧。当人们面对已经降临的幸福时,常常是视而不见;在面对生命中出现的偶然不幸时,却是抱怨不已,耿耿于怀。

大脑偏爱负面的记忆是天性使然,是毫不费力中的自然所为。

我们就需要学会,经常去提醒自己的大脑,加强对正面情绪和积极事情的关注,对快乐和幸福的感知。幸福的秘密很简单,就是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和正面的事情。

心理修炼的过程,是培养大脑复制快乐的过程,也是提高幸福能力的过程。因为,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