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设

空港新城获评2024年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

今天,从“第二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传来好消息,空港新城《以“法治+诚信”破解项目建设停缓建难题》获评“2024年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标志着新城“诚信空港”“法治空港”建设迈入全面推进新阶段。

此次论坛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活动旨在集中展示法治中国建设成就,充分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共同营造支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的浓厚氛围,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据悉,本次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全面依法治省(市、县)委员会及各小组成员单位、司法单位、行政执法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律师仲裁机构各项申报700多件,初审通过近300件,经组委会邀请有关法学专家、行业实务专家和媒体代表进行评审,最终确定262件“2024年法治创新案例和创新论文”。其中,“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共16件,陕西省仅2项案例获此殊荣。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之一。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把“诚信”“法治”作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空中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的有力支撑,聚焦项目建设中的停缓建问题,按照“权、责、利”对等原则,深化政企“双向诚信”,用“法治”思维来“啃最硬的骨头”,破解停缓建“老大难”项目盘活处置难题,有效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坚持法治先行,保障源头依法行政。从企业投资合同约定责任、政府承诺事项落实两个方面入手,全面研判履约执行情况,梳理出33个停缓建“老大难”项目。以“投资合同约定”为依据,对停缓建项目明确“三个要不”(要不无条件复工、要不找接盘人接手、要不诉诸法律途径),做到“四个必须”(主任办公会议题法律顾问必须参与;重大疑难信访案件法律顾问必须介入;招商引资合同法律顾问必须把关;出台的各项政策、文件、制度、各类合同和重大事项必须经合法性审查)。同时,按照公正公开公平原则,通过“综合评审”“即申即享”“免申即享”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涉企优惠政策。

组建法务专班,确保合法规范处置。成立由党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配备法务团队,研究“一企一策”处置方案,并召开约谈会明理释法、促成履约,共发送《项目履约建设催告函》25份、《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履约通知书》55份,《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16份,启动闲置土地收回程序4宗,有力、有序、依法推动问题解决。

嵌入法治思维,全程覆盖投资服务。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需求和特点,将项目划分为储备、招商、审批、建设、运营、退出6个阶段,法律顾问全程介入。组建投资服务团队,提供全过程帮办代办,为项目“定计划、办手续、建配套、送政策、优方案”,有效破解项目建设难点堵点,顺利推动实质性开复工项目10个、第三方介入盘活项目4个,并无偿收回一宗100亩国有建设用地,是国内少有的无纠纷土地无偿收回案例。

创新工作方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行“三个一”工作机制,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一个服务团队:选调公职律师和法律专业志愿者14人,组建助企法律服务团,落实公职律师坐班制度,采取线下坐班+线上值班的方式,及时解决企业法律需求;一个服务站点: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整合司法所、民警、法官、律师等司法力量,为企业及员工法律服务。今年上半年,已举办劳动人事、知识产权等专题法治课堂6场次,参与企业120余家;一张服务卡片:制作发放“法律助企服务明白卡”,公开“线上+线下”服务方式及内容,架起政企“法律连心桥”。今年上半年,组织集中问诊活动8次,送法入企,提供法律咨询意见11条,并为辖区35家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服务。

通过法治思维处置停缓建项目的过程,新城上下形成了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发展格局,“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空港蔚然成风。

法令行则国治,文化兴则国兴。空港新城将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持续擦亮“诚信空港”“法治空港”品牌,护航“空中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