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美了村子,富了乡亲!

5月,走进西咸新区的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娇俏的红杏点缀枝头、饱满的油菜荚随风摆动、妖娆的绿藤攀上窗棂,美丽乡村建设化作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烂马庄”变成“亮马庄”

5月21日,躲过中午的烈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干街道马庄村农民王宏军到地里收割油菜。

“今年的油菜长得好,估计每亩能多收100多斤菜籽。”王宏军对马庄村党支部书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石明亮说。

收好的油菜籽将送到马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办的油料加工厂加工。这是马庄村打翻身仗的新起点。

直到2011年,马庄村都没有一条水泥路。“十里烂马庄”是大家当时的印象。近年来,西咸新区城镇化提速,通村路从主干道修进了马庄村,村上的街巷也陆续硬化。

路通了只是第一步,有产业村子才能有活力。

2019年10月,泾河新城在泾干街道姚坊村、马庄村和樊家村建设万亩油料种植扶贫基地。“依托合作社,我们流转村民土地,种上了油菜。”石明亮说。

今年油菜花开时节,在泾河新城的宣传下,万亩油料种植扶贫基地成了新“网红”。头脑灵活的村民还沿街做起小生意。

油料加工厂更给村民带来新希望。“现在人都注重饮食健康,我们主打纯正天然菜籽油,不怕没销路。”石明亮说。

建厂没地,政府出面协调;购买设备没钱,政府补贴60%费用。“泾河新城管委会给我们这么大支持,村上再不动,村民都不同意!”石明亮心里憋着一股劲,“油料加工厂已完成主体建设,下周设备就能安装,准备试生产。”

不仅如此,西咸新区还努力打造集田园风光展示、休闲旅游观光、特色民俗体验为一体的高质量乡村文旅产品,多管齐下,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培育“造血”功能。

“老把式”学习“新农具”

5月20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太平镇陈贠湾村果品交易市场竣工了,现代化的网络交易厅宽敞明亮,很快就要投入使用。村民张孟超每天都要来看看,今年他决定也要“触网”。

2.jpg

张孟超种了20多年红杏,是个“老把式”,2019年仅种植红杏一项收入就有5万多元。一次在村头闲聊时,他得知同村村民温应国家里红杏卖了6万多元。“我家6亩果园180棵树,他家5亩果园100棵树,他还能卖得比我多?电商销售这么神?”张孟超说。

为防范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陈贠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陕西慈航优农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同建设陈贠湾村果品交易市场。

“在危机中寻求机遇,我们决定加大电商平台建设力度,拓展销售渠道,防范滞销风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来建辉说,目前顺丰电商平台已经入驻。明年冷库建成,还能进行反季节销售。

5.jpg

太平镇是陕西有名的“杂果之乡”,全镇种植枣、杏等果树7万余亩,果业产业的发展关系着村民的致富增收。2019年4月,“太平红杏”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品牌认证,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每年春天开始,沣西新城的“马王草莓”、空港新城的“太平红杏”、秦汉新城的“葡小淘”等品牌时令水果依次上市。每年9.3万亩优质果园,提供约11万吨优质水果,来自西咸新区的优质农产品已经成为周边市民四季轮转里“最美的期待”。

果业兴,生活美。近年来,西咸新区加速拓展时令果蔬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科普教育方面的功能,增加优质果业盈利点。

老房子改出“新天地”

5月21日午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大王街道凿齿南村村民闫济远正在摇椅上闭目养神,头顶是成荫的葡萄藤蔓,脚边的红色百合开得正好,一旁鸟笼里的3只鹦鹉叫得正欢。

闫济远76岁,从校长岗位上退休后,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和老伴一起侍弄花草。

2019年,闫济远家旱厕改水厕,还引进了自来水、天然气,做饭、洗澡更加方便。去年,他家院子被评为村上的“美丽庭院”。

凿齿南村家家青砖白墙,整洁美观。村内街巷五纵六横,道路一律硬化,两旁种着桂花树。今年8月,沣西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后,村里的污水将实现净化循环利用。

凿齿南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乡风文明。2015年,凿齿南村获得“国家级文明村”称号。从2017年开始,沣西新城着力挖掘凿齿南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围绕公共设施建设、历史文化遗存、自然风光,我们梳理出32个景点,为发展乡村旅游做准备。”凿齿南村村主任闫武升说。

目前,凿齿南村已与专业民宿公司开展合作,共同打造50户民宿,带动村民发展民宿产业,提供住宿、饮食、观赏、游玩等旅游项目。